券商最大公司_证券公司与券商_证券公司开户

按月股票配资 他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,外国当了2年采石工,建国后回来任副局长_陈昌浩_土地革命_带着

发布日期:2025-07-03 22:49    点击次数:73

按月股票配资 他是红四方面军总政委,外国当了2年采石工,建国后回来任副局长_陈昌浩_土地革命_带着

土地革命时期按月股票配资,鄂豫皖苏区的红四方面军:

在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历史中,鄂豫皖苏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。这里的红四方面军成长为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,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。最鼎盛时,红四方面军的兵力曾一度达到了八万之众,成了骁勇善战、能打硬仗、恶仗、险仗的铁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支部队不断涌现出许多英勇无畏的将领。而在建国后的军界星光中,红四方面军的将领更是闪耀其中,成就了七百多位杰出的开国将领。回顾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,不得不提到一位重要人物——陈昌浩,他对这支部队的成就和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陈昌浩的成长背景:

陈昌浩,字子藩,原名陈海泉,后曾用名苍木,1905年10月16日出生在湖北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(今武汉蔡甸区奓山街长新村)。他的父亲陈荣发是汉口商行的管理人员,母亲吴蓉则负责家务。作为家中的长子,陈昌浩自幼聪慧好学,家庭条件也让他得以进入私塾读书,接受了严格的教育。由于天资聪颖且勤奋好学,从小学到大学,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大学期间,陈昌浩结识了许多进步的同志,并加入了革命组织,被派往苏联留学,成为“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”中的一员。

展开剩余82%

陈昌浩的军事生涯:

完成学业后,陈昌浩回国并加入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工作。他不仅因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色的军事才能受到重视,还在实际指挥中展现出卓越的指挥能力,特别是在反“三路围攻”和反“六路围攻”战役中,他指挥有方,令敌军闻风丧胆。当时红军缴获了一架敌军飞机,作为一名高级干部的陈昌浩亲自押解俘虏飞行员,带着武器飞至黄安城向敌军阵地投下传单和炸弹,极大地鼓舞了士气。此事震动了整个红四方面军,陈昌浩因此获得了更高的军队认可,并在25岁时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。

陈昌浩的领导风采:

在陈昌浩的领导下,红四方面军逐步壮大,尤其是在红军进入川北地区后,队伍扩展至八万多人。每次出征,他都会身披缴获的川军将领斗篷,身姿挺拔,气宇轩昂,仿佛一只翱翔的雄鹰。他的英俊外表和英勇表现也让他在队伍中备受瞩目。据警卫员回忆,当时陈昌浩年轻而帅气,身高体健,气宇非凡,简直像香港的电影明星周润发穿上红军军装时的样子。崇拜英雄的年代,陈昌浩的每一个举动都引人注目。

有一个传说,陈昌浩曾处理过一位脾气暴躁的军长。此军长有过暴力行为,动辄以枪威胁下属,但当陈昌浩得知此事后,他毫不犹豫地带着警卫员冲上前去,挥舞马鞭狠狠地教训了这位军长。军长被吓得当场认错。这样的故事在当地流传,陈昌浩的威严和公正赢得了全军的敬仰。

红西路军的悲壮历史:

然而,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936年11月。上级决定组织红西路军,指挥西渡黄河,并打通与新疆的道路,陈昌浩被任命为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。在随后的几个月里,西路军遭遇了猛烈的围追堵截,最终兵败河西走廊。面对惨烈的失败,陈昌浩在最后关头召开了紧急会议,决定分散游击、派遣高层回陕北汇报,并任命各工委统一指挥。这一决定标志着他与红四方面军的告别,陈昌浩离开了他曾经领导的队伍。

逃亡西北与重返故乡:

1937年春,陈昌浩离开红西路军,开始了艰难的逃亡生涯。途中,他生病了,被困在西北一个偏远村落。当地的湖北乡亲但复三在得知他的处境后,不顾危险,决定护送他回家。穿着当地衣裳,陈昌浩历尽艰辛,终于回到离开近十年的故乡——长新村。

在苏联的岁月:

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,陈昌浩回到延安后,因兵败祁连的事深感内疚,并表示无法摆脱心中的责任。1939年,陈昌浩前往苏联治疗身体。他的儿子陈祖涛回忆,刚到莫斯科时,生活与战乱中的延安相比,简直如天堂般舒适。在莫斯科,陈昌浩得到良好的照顾,逐渐康复。

但好景不长,苏德战争爆发,陈昌浩的命运再次发生了变化。他随同其他难民被疏散到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小镇——科坎加。由于当时战争局势紧张,苏联政府的支援停止,陈昌浩不得不靠在当地采石场做苦力生存。那段艰苦的日子里,他每天辛勤劳作,靠微薄的食物维持生计。

从苦力到翻译:

在采石场两年后,陈昌浩终于得到了转机。通过一封信,他得到了曾与他有过合作关系的季米特洛夫的帮助,被聘为前线翻译。陈昌浩重新穿上军装,奔赴斯大林格勒前线,参加了卫国战争,并因此获得了“卫国战争奖章”。他随后进入了莫斯科的一家出版社工作,开始了翻译和编纂俄华辞典的工作,成为一名普通的职员。

晚年的归乡与思乡情怀:

1945年,陈昌浩的生活发生了变化。与俄国姑娘格兰娜相识后,两人结为夫妻,并育有一子。最终,经过十三年的等待,陈昌浩带着妻儿回到了自己的祖国。临别莫斯科时,他握着送行人的手,激动得流下了眼泪,深情地说:“我们回家吧!”

回到祖国后,陈昌浩被任命为编译局副局长,直到1967年去世。临终前,他为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首诗,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厚情感:“耿耿怀大义,凛凛报国心,不求垂青史,愿作铺路尘。”

发布于:天津市




Powered by 券商最大公司_证券公司与券商_证券公司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© 2009-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